獅城風雲半世紀

張兼嘉
 

【校訊記者陳家弘報導】

「對剛進政大的小毛頭來說,四維堂相當富麗堂皇。」1964年畢業的邊政系(今民族系前身)校友張兼嘉趁回國開會之便重返母校,對四維堂仍屹立原地相當驚訝,也感謝母校保存了這棟充滿青春回憶的建築。旅居海外逾半世紀,張兼嘉不僅經營多間知名中餐酒樓有成,2008年被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授與「國際中餐業著名企業家」獎項,也是星國備受尊崇的「建國一代」。熱心校友事務的他,更熱情地接待造訪星國的校友、師長,為遠赴海外的政大人帶來滿滿溫暖。

「學科有冷熱門,冷門學科有一天也會變熱門。」回憶起求學時期,張兼嘉與許多被分發到邊政系的學生相同,升上大二時都曾面臨轉系與否的困擾。但當時系上剛從法國巴黎大學載譽歸國的胡良珍教授這句話,堅定了他留在邊政系學習的想法。不久,西藏發生抗暴事件,國際社會紛紛聲援,許多媒體也希望聽到專業意見。邊政系便在此影響下,變得炙手可熱,讓張兼嘉真正見識到「時勢造英雄」:只要堅持下去,總會有成功的一天。

1960年代中期,越戰局勢風起雲湧,來臺渡假的美軍紛至沓來,讓旅館業景氣大好。張兼嘉退役後,適逢知名飯店招募人才,便在其五哥安排下前往應徵,就職後更將其四哥在鐵路局任職的實務經驗與制度,應用於飯店管理上,讓飯店經營步上軌道。

好學的張兼嘉不斷充實自我,1968年先是完成由交通部首次舉辦的旅館管理專業課程,之後修畢美國夏威夷大學的旅館相關課程,開啟了他與旅館及餐飲業的情緣。

1970年,甫建國不久的新加坡,大舉對外招商。因緣際會之下,赴星國投資飯店的外商向張兼嘉招手,希望以他豐富經驗與專業資格協助飯店營運。幾經評估後,張兼嘉決定遠赴新加坡就職。這一待竟是半個多世紀。 翻開張兼嘉的名片,上頭列滿頭銜。從漢詩到《易經》、從文學到經營管理。得益於邊政系名師的薰陶,讓張兼嘉對各種新事物皆抱持濃厚的興趣。

在大學所學到的研究方法、對資料 蒐集與應用,也讓他在學習新事物上事半功倍。多元開放的思維,更讓張兼嘉易於融入當地的僑社,建立充沛人脈。 張兼嘉在新加坡積極參與當地各類社團活動、如作家協會、國際扶輪社等,並善用其管理經驗與豐富人脈,將一間又一間港式酒樓營運的有聲有色,更打造中國大酒樓、明達樓等新加坡知名餐廳,1987年更被環球小姐選美主辦當局選為首次在新加坡舉辦的「環球小姐選美大賽」宴會場地。熱愛美食的他也曾多次舉辦精選版的「滿漢全席」,並擔任國家級中餐烹飪賽事評審,將中華美食推到新高點,許多星國要人、各國知名人士皆是他餐廳的座上賓。

「親愛精誠」是團結政大人的關鍵字。旅居新加坡多年,在當地累積深厚人脈,張兼嘉仍以身為「政大人」為榮。每逢母校師長、校友造訪,他也不辭辛勞地設宴接待,讓遠道而來的政大人們即便身處異鄉,仍能感受到熱情與溫暖。

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?為人謀而不忠乎?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?」是張兼嘉的座右銘。總結海外經營事業逾半世紀經驗,他勉勵政大人,為人一定要熱心,做事要細心,想法要創新,正如他在新加坡接待政大校友與參加僑社一般。深諳《易經》哲理的張兼嘉,更勉勵學弟妹要「朝乾夕惕」,時常反求諸己,更要有奉獻精神,將愛傳播給社會、國家,乃至於全世界。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