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耕臺灣精品咖啡市場

董鼎禾
 

【校訊記者陳家弘報導】
「怎麼會想採訪我?」哲學系校友、「森高砂」咖啡創辦人董鼎禾,對《政大人》邀訪有些訝異。曾就讀哈佛研究所中輟,也曾是兩間上市公司老闆,人生境遇使他搖身一變,成為臺灣精品咖啡代表人物。

「政大是我第一志願。」新聞系與哲學系,是董鼎禾填選志願時兩大目標。最終錄取哲學系的他,不停地藉由讀書、討論,探索內心世界。在藝文中心、校園角落讀書、抽菸與品嘗咖啡,「文青」般的生活是他的例行公事;與同學邊爬行健道邊談論哲學,更培養他以邏輯辯證分析外界事物的習慣。

畢業後,董鼎禾赴美進修,在哈佛研修網路多媒體。僅差半年便取得學位的他,在父親指示下放下學業,返臺繼承家業:兩家上市企業,以及20多家子公司。

上市公司老闆聽似神氣,從未接受過接班人培養、連財報都看不懂的董鼎禾,面對公司背後負債、過多營運支出,以及外界對少主繼位的不信任,迫使他從做中學,大刀闊斧地砍掉虧損事業,專注本業發展,力圖重振公司雄風。

2004年,博達科技掏空案爆發,導致對資產減損認列的會計準則有所修改。一連串變化使銀行大抽銀根,讓董鼎禾下了最困難的決定:讓公司下市。清算公司資產,不足處也由自己償還。即便兩袖清風,對他而言「我還是我」,不因外在失意而影響內在世界的平靜。

公司下市後,限於法規,董鼎禾有七年時間無法出國。也正是這段時間,讓他邂逅了事業第二春:臺灣咖啡。

走訪臺灣原鄉,探訪八八風災後重建狀況,喜愛咖啡的他,一頭栽進臺灣咖啡產業。「臺灣咖啡豆產量少、人工貴。」較之進口咖啡豆,臺灣咖啡豆產量與市佔率都不高。他花了一年時間走訪全臺,普查咖啡農種植與生產方式,更抵押房產作為創業基金。

「產業分工、品質提升。」董鼎禾認為,在產量與成本不敵國外的劣勢下,不妨專注提升品質,讓臺灣咖啡豆朝精品咖啡方向發展。如今,已有39個鄉鎮、200多位咖啡農與他合作。

相信臺灣精品咖啡是個藍海市場,董鼎禾以「森高砂」為品牌,實驗性地在藝文特區開設快閃店,大受好評,也促使森高砂在大稻埕開設首間店面,陸續拓展營業通路,讓更多人得以享受來自臺灣本土的咖啡芳香。

走過指南山城,走過公司下市,積極思考哲學,探究生命意義。「在人生旅途中不斷地探索,也別忘了欣賞路上風景。」自稱「過程派」的董鼎禾認為,過程遠比結果重要。若將人生比喻為旅程,終點有著什麼並非他所在意。他更用下棋來比喻:「人生如棋,勝負並非重點。好好享受過程,享受思考與探索的樂趣。」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