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校訊記者陳家弘報導 】
踏進育生中醫診所,一股熟悉卻不知名的中藥味撲鼻而來。更令人印象深刻的,是許多不同面孔的外國人,在診所中學習、跟診,形成一種有趣畫面。新聞系校友、育生中醫診所院長李政育懸壺濟世近半世紀,擁有海內外60餘件醫學相關專利,學兼中西的他更廣納東西方弟子,期望將其醫道傳承下去。
舅舅是老中醫,叔叔在萬華幫人接骨,李政育與中醫的緣分,可說是自幼耳濡目染而來。上大學後,他也利用各種機會研讀醫書、自我學習,更在大四時出版平生第一本著作《中醫骨科學》。
「政大校風優良,劉季洪校長度量大,能夠容納意見,因此培養不少人才。」李政育對當時校長劉季洪印象深刻。劉校長不僅同意成立國醫社,廣邀優秀醫生演講指導;廣納多元的治校理念,也形塑了政大以人文社會科學見長的特色與開放校風。「因為校長的名字(季洪),政大常常淹水。」將淹水頻率與校長名字連結在一起,爬上床板逃生、看著蛇被洪水沖下山的驚險場景,也成為他大學生活中難忘回憶。
李政育服役時,隨著部隊到各地義診。期間累積的臨床經驗,奠定他「以病患為師」、重視臨床的原則。退伍後更以年僅27歲之姿,考取中醫特考,開啟他行醫近半世紀的經歷。
從純中醫到自學西醫,逐漸將二者結合,李政育雖是中醫師,論點卻是學貫中西,自成體系。他認為醫療首重臨床,醫師養成應以小班制教學進行,透過實際接觸患者,在業師引領下傳承經驗,培養出更為實務取向的醫師。
抱持學無止境、醫無中西之分,李政育不斷挑戰疑難重症,也長期與三軍總醫院、榮民總醫院等單位保持密切合作,更是「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」共同創辦人之一。在研究腦部病變與中風後復健等重症領域上,他更有顯著建樹,至今已有海內外醫學相關專利60餘件,自撰或合著醫學著作50餘種,橫跨腦神經、癌症、糖尿病與帕金森氏症等多種難治疾病領域。如此成就更吸引東西方有志於醫學人士負笈千里而來,學生遍及日本、英國、德國、美國、法國及俄羅斯等國,更不乏具碩博士學位者,只為成為李政育弟子,學習他精湛醫術與仁心。
自謙今日所為與大學所學無關,李政育仍肯定過去新聞系栽培,讓他在蒐集、分析與整合資料上,相較他人更具優勢。他勉勵政大人,在資訊爆發的現代社會,要具備懷疑精神,更要有如醫生治病般,審慎辨認病灶,擁有自主思考與辨識能力,始能自真假難辨的資訊洪流中尋求真實。「文字才能流傳千古。」有感於現今學生選擇朝新聞專業發展者少,他也勉勵學弟妹,即便科技進步,影音傳媒發展迅速,別忽略「文字」這項傳承數千年的載體,古老的文字與傳統新聞媒介,依舊有其無可替代的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