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於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

張兆順
 

【校訊記者劉文琳報導】

「越窮的孩子越有好勝心,」曾任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董事長的張兆順用平淡口吻,談起當年那個出身偏鄉艱苦求學的自己。原本只打算唸到高中畢業的他,在當時正逢高中母校新聘臺師大教師,得到優秀師資的啟發,張兆順出乎預料的考進了政大政治系。後來因為興趣使然,在大二時以政治系第一名的成績轉系,進入政大財稅系。

堅持不懈 要比別人強一點

回首那個艱困的年代,張兆順在大學應屆畢業後,便錄取高考金融人員並同時取得會計師執照,以相對年輕的年紀,在當時錄取率極低的國家考試中脫穎而出。看似少年得志的張兆順,在畢業多年後的今天,娓娓道來自己不為人知的奮鬥史,敘述當年刻苦的求學時光,如何鋪成如今尚稱小有成就的事業路。

「財稅系當時的會計訓練是很恐怖的…」張兆順想起自己的年輕歲月,忍不住會心一笑。他分享,必修課會計學在一個五十人的班級裡,每學期能及格的人數不超過十個。因此,張兆順認識了許多學長,感情也相當好,畢業後雖然各奔前程,卻仍保持聯繫。回憶起當時與同學、學長一同上課的情景,他開玩笑地說:「被當掉的學長我們認識,沒被當掉的我們敬佩。」實際上,轉系生比起其他同學必須更加辛苦補足學分,但張兆順卻能保持名列前茅,並順利畢業考上政大財研所。

到政大求學,是張兆順初次離開家鄉,他坦言,當年看到建中、北一女的同學「會怕」。雖然受到外在環境的衝擊,張兆順反而更加堅定自己「一定要比別人強一點」的信念。面對家庭經濟壓力,張兆順從大一開始就接家教來補貼學費,大二後便維持前三名的成績以獎學金支應學雜費與生活費。大四時,很幸運地得到一個建築師事務所的行政事務工作,順利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學業。

當年,張兆順是個體重只有51公斤的瘦小子,為了強健體魄,他每周慢跑三次,嚴格要求自己在40分鐘內跑完6公里,這也成為他持續幾十年的習慣。關於張兆順的另一個興趣-舉重,他戲稱,是在因緣際會下被朋友「牽去的」,持續不懈的他,如今早已練就了100公斤的臥推能力。現年71歲的張兆順,前陣子公務繁忙時,可以從早上7點工作到晚上10點才回家,拚勁與耐力令年輕同仁瞠乎其後,應該也是源自於他長期對自我體能的要求與重視。

照顧員工、回饋社會

張兆順以金融界救火高手著稱,每每在金融機構出現危機時,他總是臨危受命,接下政府指派承擔危機處理的大任。華僑銀行爆發危機,請他去整頓;臺灣中小企銀發生罷工事件,請他去善後;第一金控出現組織改造失敗的問題時,張兆順同樣義不容辭承擔重任,待業務步入正軌後,他便逐漸實現長期以來的理念:照顧員工、回饋社會。

身為企業領導人,張兆順帶頭投入許多公益活動,包括支持本土農業、藝文與體育活動等面向。他常在本國農產品供過於求價格貶落時,大量購買如香蕉、高麗菜、洋蔥、鳳梨、芭樂等農產品,以實際行動幫助辛苦的農民。而在張兆順目前所任職的兆豐集團也延續往例,除了繼續支持本土農業,兆豐每年定期舉辦三次大型音樂會、贊助希望兒童合唱團等藝文活動,另外在培養運動人才方面,更是不遺餘力。兆豐每年捐贈三百萬元予11所國小投入基礎棒球運動、捐贈二百萬元予玉里國中射箭隊,另外也固定贊助大內國中舉重隊,期望培養優秀的台灣運動員,在國際體壇發光發熱。

每個轉型的時刻,都是崛起的契機

對於「經濟不景氣」的說法,張兆順不以為然。他解釋,就實際數據來看,國家的GDP是呈持續攀升趨勢,而目前民眾對經濟成長的無感是經濟結構改變的結果。由於國際經濟與產業結構轉變,大企業有足夠的資本加速轉型、外移,反觀占台灣多數就業人口的中小企業,卻因此失去昔日光彩,逐漸喪失競爭力。因此有一群人心中響起了疑問,年輕人要如何突破困境?

身為過來人,張兆順認為,每一次社會轉型的時刻都是新一代崛起的契機。面臨著AI、網路銀行與虛擬商務的未來社會,張兆順建議:「要有面對問題的勇氣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」雖然競爭條件不斷隨外在環境而改變,但他認為新的一代,比起過去的世代擁有更多優勢與資源,即使面對許多挑戰,但他鼓勵青年發揮創新的精神,充實專業領域的能力,未來的機會與競爭力仍將無可限量。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