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疫情後的產業新局

詹益鑑
 

【校訊記者王永妍報導】
近期 ChatGPT 在全球竄紅,顯見 AI 科技的應用勢不可擋,關於人工智慧各個面向的討論都持續發酵,而對於 AI 科技帶來的就業市場與產業趨勢變化,旅居美國矽谷三年的本校科智所 94 級校友詹益鑑提供了第一線的視角。

詹益鑑提及,疫情前,部分產業較早開始受到資訊科技的刺激,像是餐飲、旅宿、零售業紛紛引入服務流程自動化,改變傳統的消費型態,但是醫療、金融與教育受限於法規與習慣,數位化腳步較慢。疫情開始後,由於遠端服務的市場需求增加,促進遠距醫療、線上金融的興起,資訊科技深入生活各個層面,消費與交易模式的「典範轉移」漸漸成形。

分析美國在疫情前後的就業市場,詹益鑑分享,美國是移民大國,100 多年以來人口穩定增加,能夠充分覆蓋產業所需的人力需求,疫情爆發後,因各國門戶大關,依賴移民人口的食品加工業、餐飲服務業開始面臨巨大的勞力缺口,這樣的困境,促使產業開始尋求新的生產模式以提升效率、維持產能,無形之中加快了美國邁向自動化國家的腳步。

「今年可說是 AI 的元年,既是機會,也是挑戰。」詹益鑑提及,最近兩年,COVID-19、俄烏戰爭、國際地緣政治衝擊著全球糧食與電子供應鏈,通貨膨脹、人力短缺恐怕是未來五到十年全球經濟發展的基調。然而,AI科技的快速成長,也正在替市場注入一股新的動能。詹益鑑認為,這段期間,科技業雖可能產生裁員、衰退的跡象,但將會是重新裝備、調整方向的好時機。另一方面,對於非科技產業來說,疫情後經濟復甦、人力需求的消長則可能產生新的產業變革。

談到臺灣的新創公司在國際上的表現,詹益鑑分享,對比以色列與新加坡兩個小國,不僅具語言優勢或英美文化相容性,又因為國內市場小、很早就意識到全球布局的重要性,反觀臺灣,因為長年以中國市場為產業主要的槓桿對象,容易忽略世界另一端更多的資源與可能性,以至於許多新創公司缺乏全球化的策略思維,也少有前進國際市場的驅動力。

「認識自己,才可以認識世界。」面對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趨勢,詹益鑑期待學弟妹深入了解臺灣產業發展的脈絡,掌握臺灣獨特的優勢,進而思索接軌國際的機會。此外,他也鼓勵學弟妹勇於走出臺灣,看看同個世代、不同環境下的人們如何成長、如何從挫敗中學習,藉由「多學、多看、多體驗」的旅程,真正碰觸到寬廣的世界。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