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校訊記者王怡芳報導】
「如果你不肯慢下來,就無法真正思考自己要什麼。」從哲學、法律到創業經營,雪坊志業總經理蘇立文的創業之路,每一步都走得堅定。他帶領雪坊深耕臺灣無添加優格市場,憑藉真材實料的初心,建立消費者信任與口碑。
學問是內功 也是創業基礎
喜愛文學、認為自己感性思考較強的蘇立文,大學時進入哲學系就讀,憑著亮眼成績雙主修法律,後來更轉進法律系。哲學訓練培養了他的思辨能力,法學則強化了他的邏輯與結構思考。兩股力量在蘇立文日後創業歷程中,影響深遠。
大學時期,蘇立文是攝影社的活躍社員,熱愛透過觀景窗觀察世界,鍛鍊對構圖、光影與美感的敏銳度。這段經歷讓他在創業初期親手設計產品包裝、拍攝商品照,不僅節省成本,也賦予產品獨特風格與溫度。
價值不打折 不追求利潤最大化
蘇立文的創業契機源自生活經驗。求學時期因長期外食造成腸胃不適,讓他開始自製優格改善體質。一次研究所同學聚會,他帶去的自製優格大獲好評,「我突然有種想法,也許這可以變成一門生意。」
2007年,雪坊優格正式誕生。面對資源有限的創業初期,蘇立文從團購與網拍平臺起步,與妻子和朋友三人,在頂樓加蓋空間裡搬牛奶、煮果醬,穩健踏實地建立起品牌基礎,歷經十餘年,將雪坊打造成精品優格標竿。
「Cost down 會影響品質,我們不做。」製程上,他拒絕為壓低成本而犧牲品質,堅持投入食品業界少見的無塵室設備,力求從原料到產品,每一環節都透明純粹。這份堅持讓雪坊成為口感與營養兼具的無添加優格品牌,獲得消費者青睞。
不僅是事業 更是一門社企志業
「我曾對自己許下一個願望,希望未來公司能捐出一半盈餘來做公益。」回憶創業初衷,蘇立文笑說當時年少輕狂,但這份單純的理想,從未被現實磨滅。他將公司命名為「雪坊志業」,不僅是品牌,更是一種期許。
今日的雪坊,年營收突破億元,全臺設有逾50個門市與專櫃,2024年公益捐款總額更近300萬元,用於響應教育事業與支持弱勢團體。蘇立文說:「要成為社會企業,首先你得能活下來。但當你有選擇權,就該選擇做對的事。」
跨界興趣成為品牌養分
「大家都去的地方,我偏不走。」這是蘇立文對自己多角經營的註解。他對音響的熱愛,最終開展出旗下音響品牌「超凡之聲」,以獨家技術提升音場表現,獲得音樂工作者與歌手的喜愛;另一品牌「蔬軾」蔬食餐廳,則是他將健康與永續理念,轉化為具體生活提案,也讓雪坊志業的事業版圖更加多元。
「創業是一條苦路,但如果你想清楚了就撐住。」蘇立文認為,創業之路不易,但「清楚自己的選擇」就能堅持走下去。他也鼓勵政大學弟妹:「這個時代變化飛快,大家都怕被落下。但有些重要的事,只有當你慢下來,才能真正看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