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校訊記者陳家弘】
「師者,所以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。」教育,是一門知識與理念傳承的技藝,當科技日新月異、AI迅速崛起,終身教育成為議題的今日,身為大學校長如何順應時代發展,並保有教育的本質與初心?高雄師範大學校長王政彥,不僅深耕成人教育領域,亦具備國際趨勢及境外招生的前瞻視野,致力於將高師大打造成一所精緻化「小而美」的大學。
「高中輔導室的性向測驗,讓我更確信自己適合文組。」出身雲林,王政彥求學時期便展現對文科的濃厚興趣。大學聯考放棄警大外事科穩定出路,選擇進入政大教育系,開啟他一生致力於教育之路。「當年教育系大一30人,男生只有4位。」這讓過去就讀教會學校、缺乏異性交流經驗的王政彥一開始頗不適應,甚至日後碩士論文還以「溝通恐懼」為主題深入研究。
王政彥一路考取政大教育研究所碩、博士班,並以高考第一名分發至政大訓導處服務,研究主題也轉向教育行政領域。博士畢業前,他取得公費留學資格,遠赴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(IE)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。「當時希望能做不用回臺蒐集資料的論文題目,想破釜沉舟、一鼓作氣完成學業。」他的博士論文聚焦於英國成人教育政策,探討決策因素與需求,這也影響他日後對成人教育的關懷。
回臺後,王政彥進入高雄師範大學服務,迄今30餘年。從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、教育學院院長、教務長到副校長,完整的行政歷練讓他觀察到,傳統師範大學需要轉型,必須兼顧教育專業與市場需求。「我們需要更靈活的經營策略,不只是培育教師,而是培養具備跨領域能力的教育工作者。」2023年接任校長後,他致力於強化學校的多元發展,因應社會需求積極推動成人教育、原民教育與在職進修,讓教育不再是少數群體的專利,不同年齡、文化背景的民眾都能夠持續成長、充實自我。
「AI時代已來臨,學校應積極擁抱變革。」面對席捲而來的AI浪潮,在王政彥積極推動下,迅速責成該校科技學院、圖書資訊處與人工智慧研發產學中心等相關單位,研擬因應對策,並制定校內生成式AI工具使用準則,確保師生能有效運用生成式AI技術。2024年,高師大更透過簽訂產學合作意向書(MOU),與企業建立策略聯盟,成立全臺首座AI教師培訓中心,使未來的教育工作者能夠在數位環境中發揮最大效能;同時透過進修學院開設AI相關課程,讓社會大眾也能於數位轉型中受惠。
「務必於專業外,培養第二、第三專長,成為跨域斜槓π型人才」。王政彥認為,在數位時代,學科的界線將越來越模糊,AI工具出現將加速這類趨勢。他勉勵學弟妹,在每個人都能接觸相同資料庫與AI工具的今日,如何獨立思考、展現創意與獨特性至為關鍵。「不要將自己限制在單一領域,要跨足不同學科,結合人文、科技與創意,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。」談及母校政大邁向百年,王政彥笑說校友會一定積極配合,串聯各地校友會一起慶祝更具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