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校訊記者王怡芳報導】
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署長陳雪玉,深耕教育行政領域,以創新與韌性推動多項國家級計畫,為青年打造多元學習機會。她以自身經歷勉勵年輕人:「勇於突破舒適圈,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活力。」
陳雪玉成長家境清寒,求學之路充滿挑戰。就讀教育系時為籌措學費,曾在校內憩賢樓餐廳洗碗、晚上兼職家教,甚至為省住宿費每日通勤。所幸一路上有蔡保田老師、楊英邦老師等多位良師益友及同儕相互扶持,這段經歷讓她珍惜學習機會,也奠定日後不畏挑戰的精神。
「貧窮是最好的老師。」正因艱苦環境的磨練,讓陳雪玉學會如何適應與努力不懈,更憑藉優異成績獲得書卷獎與多項獎學金,順利完成學業並同時錄取高普考,展開她數十載的公職生涯。
初入教育部,陳雪玉便承擔重任,負責海洋博物館籌建及海外考察業務,在一個月內要安排委員們前往8個國家、14個博物館考察行程,所有外館聯繫、行程安排皆由她親自處理。日後更被指派負責兩廳院的主觀測試驗收工作,參與上百場會議,協調國內外藝術表演團體進行測試演出。如此不辭辛勞的堅韌性格,也讓她成為許多重要計畫的推手,為日後職涯發展奠定基礎。
從基層科員到高階主管,陳雪玉資歷完整。她曾任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分館長、國立臺灣圖書館館長並兼管維護中山樓,於任內完成中山樓書畫數位保存,並推動閱讀植根計畫,充實鄉鎮圖書館館藏,提升圖書館公共服務價值;擔任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期間,更打造臺北科學藝術園區、跨國博物館合作計畫,多次代表臺灣參與國際科學教育交流。「只要不怕挑戰,我相信沒有做不到的事。」堅定的信念與不畏挑戰的勇氣,讓她在不同領域及崗位上,皆能推動許多重大革新。
「我的名字叫做『陳雪玉』,雪山、玉山,都是臺灣的『大山』,也是支持青年朋友的靠山。」2020年,陳雪玉接任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署長;她以自己的名字為發想,希望能成為青年們的堅實靠山,幫助年輕人勇敢追夢。她積極推動「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」,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將自2025年起以四年期間編列百億元的圓夢基金,支援築夢工場組、海外翱翔組及年度旗艦計畫等多元實踐機會,鼓勵15至30歲青年勇敢踏出臺灣,開拓海外國際視野。
該計畫資助青年赴世界各地學習與交流,如至日本揭開傳統技藝木匠之魂培訓、西班牙朝聖之路體驗、K-pop浪潮韓國偶像之路培訓等,參與者不需修習學位,只需完成提案,審查通過後即可獲得國家資助。陳雪玉也鼓勵政大學弟妹們積極投件參與,強調圓夢計畫的精神:「勇於提案、敢於挑戰」,讓世界看見臺灣青年的創意與活力。
「我的職涯經歷終身教育、語言保存推廣工作、圖書館教育推廣、科學教育推廣、藝術文化等多元教育領域,每一次轉折都是新的學習機會。」陳雪玉以自身為例,勉勵學弟妹們「學會調適身心,保持熱情,做好時間管理,學到的能力是自己帶著走的能力,也是自己一輩子的財富。」更鼓勵年輕人「開放心胸,不怕挑戰,勇於承擔並與時俱進,這樣才能找到真正的人生價值與方向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