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校訊記者劉文琳報導】
知名導演侯季然日前當選傑出校友,談到得獎感言他謙虛表示:「以往都是比較德高望重的校友,怎麼是我?」自己也感到一絲訝異。回首過去學生時代,他自己原本唸世新五專,後來透過插班考試的方式進入到政大廣電系,他回憶「當時榜單就貼在行政大樓搭公車處的佈告欄,在上面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時感到不可思議。」來到政大後,在課堂上接觸到許多前衛的當代思潮,「打開了眼界,對於看事情的角度以及實作的方法有了不同的體認,也為拍片生涯打下基礎。」
談到進入政大最大感想?他笑稱:「真的很累」,原本五專生活比較自由,來到政大後則是每週都有製作電視節目的壓力,讓他發現大學不像別人說的那麼輕鬆。他表示有許多老師的課讓他受益良多,譬如馮建三老師的現代文選課,帶領學生接觸當代思想,就好比站在90年代的思潮前線,「那時候覺得眼界被打開了,可以跳脫自己的慣性以及傳統的觀點,發現人生有更多、更深的思考角度。」而傳院圖書館也是侯季然過去的秘密基地,是校園裡他最喜歡的安靜角落。
關於當導演,侯季然說:「很多時候導演都要是最堅持或最機車的那個人。」然而學生時期,他並沒有想當導演,「因為對導演的工作內容還不是那麼清楚」。在政大廣電期間,因為學長溫安中的鼓勵,他透過寫影評來接近自己熱愛的電影,直到盧非易老師跟他說:「可以開始創作了,讓別人來評論你的作品。」讓他開始有了自己拍片的念頭。在研究所期間,他將紀錄片課堂作業《星塵15749001》投稿臺北電影節,獲得百萬首獎,讓他走上專業導演的路。
「我想我一直以來都比較任性一點。」侯季然回想搭公車回母校的途中,看到許多上班時間穿著套裝、西裝去上班的人,他想起小時候想像自己長大後的樣子,就是像這樣穿著西裝,去玻璃帷幕大樓上班。然而如今他回首自己的工作生涯,卻發現到目前為止,自己從來沒有打過一次卡,也不曾在別人的公司上班。侯季然選擇了電影創作,選擇了和別人不一樣的路。十幾年前,剛成為導演的他也曾碰到存摺見底的窘境,但他仍沒有動念改行,最後他成功在業界證明自己。
近期他思考自己的創作方向,開始反思:「我是什麼樣的一個人?我究竟想要什麼?這是我這幾年很深刻面對到的。」他解釋唯有誠實地把自己交出來,才能拍出感動他人的作品,他認為自己至今也還在實踐的途中。侯季然鼓勵同學,透過閱讀與多方嘗試,去累積生活經驗,藉以了解自己存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,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。即使現在已是網路世代:「網路常常在解決眼前的焦慮,不斷的接收資訊卻難以沉澱,很難觸及生命中核心的痛苦和渴望。」侯季然依舊認為紙本閱讀與親身經驗仍是不可取代的。他建議同學在年輕時多嘗試不同人生經歷,「放下人設」,不要太固著在一個既定的想像裡。
最後,導演透露自己目前的拍攝計畫,是一部以1960年代美軍駐臺時期為背景的長篇電影,期望這一兩年內能以新作與大家見面。